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:从全球视角俯瞰教育创新,完成教育使命
演讲 / 王殿军
编辑 / Hans
有这样一位校长,从2007年起就开始推动学校教育创新,将大学先修课程引入到高中阶段,用综合素质发展积分系统对学生进行评估,同时进行集团化办学,将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的学校,今天他所做出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到了优质的教育。
他曾说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容器,他一直在努力把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落到实处,这位校长就是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。
11月9日,由新学说主办的“国际学校发展大会”(VIS)认知世界主会场演讲高潮迭起,精彩不断。在以“认知世界”为主题的主论坛上,北京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以《全球视野下的学校教育创新》为题,发表了精彩演讲,以下为精彩回顾:
本文根据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的演讲整理
以往我的演讲都是站在公立教育的角度谈国际教育应该如何做,国际学校应该如何办。这次换一个角度,我认为国际教育的作用除了满足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愿望之外,还有一个任务是促进本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。
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
时代发展到今天,全球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词,在这样一个时代,其实国与国之间面临两个问题:
第一,一个国家不向别的国家学习,就像一个人不向别人学习,永远觉得自己是最好的,慢慢就会变成不好的,只有向他人学习才能认识自己提高自己。
一个封闭的国家会落后,教育也是这样,所以国际借鉴、互鉴、全球化开放是必须的,也只有这样做的国家才有全球影响力和保持自身发展力。
第二,各国经济、文化、政治不同,怎样能既融入世界,又保持自身特色,是一直以来的难题。世界要和谐发展,教育要满足本国需求,时代步伐与国际步伐要跟紧,关键是重视冲突。
各国国情不同,这就意味着有冲突,冲突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。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、制度、文化都不能强迫别的国家跟它一样,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国家照抄照搬哪个国家,但是一定要包容,因为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价值。只有最后走向合作,才能有一个和谐的世界。
教育的使命
我不是教育理论家,按照我的观点,教育的使命中有四个方面最重要。
第一个,价值塑造,这是哪个国家的教育都不能毁灭的。教育不能只看能力、知识、素养,不谈价值观。
接着是能力培养,想干什么但是没有能力干,那就是空想家。
另外是文化传承,文化是有属性的,身上流淌着哪个文化的血液,就传承什么样的文化,弘扬什么样的文化。
最后就是作为一个人来讲,人格完善。
在这四个方面中,有些方面非常容易互相借鉴,有些方面有些冲突,但这个“冲突”只是在如何塑造的过程当中,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不同。
1)人格完善与能力培养:需要互相学习和借鉴
不论是哪国人,都有作为人类的基本要求,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关于怎样培养才能让孩子人格更加完善,能力和知识积累更强大,都是可以学习的,基本没有太大的冲突,只是大家在如何塑造的过程中,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不同。
2)价值塑造与文化传承:存在冲突,需要尊重与包容
说到价值塑造和文化传承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冲突,那就需要我们包容,因为东西方从哲学层面到文化传统层面有很大不同。
为什么要教育改革创新?
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本国常规教育和国际教育,不论办哪种教育,都不能忽视另一种教育的存在,都必须和整个国家教育、文化传统理念相容,这样才能生存、兴旺、发达。
改革创新的目的是希望本国教育保持全球领先,因为只有教育领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,才能有更多的创新成果,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。
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创新?
体制和机制创新
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,顶层国家教育系统设计的改革,宏伟蓝图只能由国家完成。
作为校长、教师,我们可以利用机会提出建设性意见、方案,国家一旦采纳,就会带来教育的改变。
比如我创立了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,如果未来国家认为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有好处,它就可能会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方法在全国推广。
学校教育创新
虽然体制机制创新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,但是我们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智慧来帮助推动。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,就是学校教育的创新。
好多校长说:“现在中国高考体制下无法创新,除了强化训练,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之外没有什么事可做。”我认为这是消极的,不对的,我也不是按照这个话去做校长、办学校的。
在制度层面、宏观层面,改革得稳步走,所以并不如我们想象那么快,但是国际教育先走了一步,在座各位都有贡献。
国内教育也要不甘落后,公办学校要尽可能融入一些国际教育理念、创新做法,从而能够既兼顾体制的需求,按照中国的规则办学校,又尽可能的融入国际元素,培养更优秀的学生,提供更优秀的教育。
公立学校在哪些方面做国际借鉴?
教学内容
1)创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
2)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供选择
我们说给学生选择,你开了多少课程、多少社团让学生选择?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着考试,功利化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。
3)科学的分层分类,适合学生能力基础
这种办法能培养出来跑得最快的学生?我觉得那一定是犯规了,我没有吹哨你就跑了。
教学方式
1)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
2)使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教学
3)能够启迪智慧和培养高阶思维的教学方式
4)突破传统的项目式、研学活动类教学模式
5)创设必须开展协作的学习任务
中国应该好好向世界学习教学方式,教学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,难道这个也需要国家规定吗?
我们不要总说国家高考制度、应试教育不会培养人才,天天只会培养做题人才,不是这么回事,我认为绝对不是这么回事,我们是在给自己不好的教育找借口,这就是我的观点。
学习方式
1)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清晰有力
2)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、积极投入
3)逐步培养自主性和独立学习能力
4)善于发现问题、寻求答案、形成学习共同体
5)具备收集、甄别、利用学习资源和信息能力
拿清华附中的例子来讲,我们在科学教育上做了很多国际化尝试。
我们去年在高研实验室学习并坚持下来的孩子,他们在常规学习上花的时间只是别人的2/3,但是他们中间70%都上了清华北大。
道理很简单,这样的培养让他更聪明,学习更积极主动,解决问题能力更强,考试不过就是解决小问题。
发展指导
1)学生时常会遇到成长烦恼、自我认知偏离和选择困难等许多问题
2)在学校应该得到老师及时专业的支持、帮助和指导
3)目前缺乏专业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
国内的学生发展指导需要从零开始。光给学生选择,不教给学生如何选择,因为万一教错了还要负责任,这实际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,让那么小的孩子来决定他未来学习什么课,你不觉得有点失职吗?
评价系统
1)我们过分夸大了考试评价的作用和意义
2)我们对考试评价的长期过度依赖,已经带来了严重后果
3)必须改革评价理念,建立起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新体系
4)要采用国际借鉴与中国创新相融合的思路
评价系统问题更多,我经常说,如果一个国际学校老师说期末考试成绩就是这个学期总评分数,那这个老师估计第二天就得走人。国际学校一定会将每一堂课的表现、每一次作业(项目)的完成度作为这门课成绩的参考,最后结合期末考试给出一个总评分数,期末考试占三四十就很高了,有的占一二十。
创新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
对一个国家来讲,别的国家都在做,你推动他做了,这就是创新。
在座各位做国际教育的,一定要重视和常规学校交流,一定要帮助中国推动常规学校改变,常规学校创新,这样能够把国际教育意义发扬更广大,你们就能够发展的更好。
我预祝国际教育发展更好,也预祝中国教育国际化程度更高,我们有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我所理想的具有国际品质的中国教育。
谢谢大家!
本文编辑 | Hans
门头沟群众
一个普通男人
WX:nocando
NSI新媒体7eam其他搬砖成员
Mavis·跑图风语者 / Karry·重症掉毛崽 / Joan·人生修行徒
Liuba·人间流浪客 / Sophie·时间旅行者 / Jade·su·往事已成空
相关阅读
研究报告
建校管理
人才发展
行业活动
联系我们
座机:010-52468286
手机:15010927730